今天來跟各位推薦一個有趣的 "工具" 軟體 -- Helium。
我常看到有人推薦一些桌面視窗 "整理" 軟體,比如說 SizeUp、Window Tidy 或 Magnet,它們可以把桌面上眾多視窗重新調整大小並排列,如此一來使用者就不用擔心視窗被覆蓋的問題,方便一次在好幾個視窗間操作,而 Apple 居然也搞了一個 Split View 以 "官方支援" 此類功能。
我一直想不明白,這種功能到底有什麼意義?
如果螢幕大,自己把視窗分開放就好;如果螢幕小,一分割不是讓每個視窗變得更小了嗎?這樣要怎麼工作?可笑的是,這樣的功能似乎是為小螢幕的筆電設計的,15" MBP 就算了,13" 的螢幕還搞分割?洗洗睡吧!全螢幕也只能勉強放一個 Keynote 編輯視窗,而且還不夠大;Pages、Word 及其他影音編輯軟體也差不多,螢幕上放一個視窗就了不得了,還想割?真不懂這類軟體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推薦。
所以要怎麼解決比較好?基本上一般人同時在超過一個視窗間工作,大多是一個主視窗 + 數個副視窗,而副視窗僅是用來看參考資料,並不是編輯的主力。
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主視窗蓋過其他副視窗,然後看副視窗們露出部分的參考資料,而 macOS 支援背景視窗的捲軸滾動,所以使用者還是可以在這樣的狀態下滾動背景的副視窗以選擇要看的資料。
可是,如果要觀看副視窗比較大的範圍,或是也要對副視窗做一點調整該怎麼辦?
如果不想在兩個視窗間切來切去,又不想忍受小螢幕的分割,解決方法只有讓副視窗永遠在最上層!這就是 Helium 幹的事。
Helium 本質是一個瀏覽器,可以把網址及檔案路徑餵給它,它就會開啟該網頁或檔案。雖然功能很陽春,可是它的視窗永遠會在最上層!比如說我在寫這篇網誌的時候,如果我要參考一篇化學的文獻 (pdf 檔),我就把我要看的部分放大,並放在暫時不影響我工作的地方,非常好用,解決了小螢幕多工的痛點。
當然,Helium 有一狗票的缺點,除了功能陽春之外,它不支援 droplet 的功能,所以不能直接用它把檔案打開,必須要開啟視窗後再拖進去,使用上稍嫌不便;另外,它的工具列很難出現,選中視窗是沒用的,要點選 Dock 上的圖示才行;最後,它只支援單一視窗。
如果你跟我有一樣的需求,推薦你下載 Helium 來試用,它是免費的自由軟體。此外,由於 Mac App Store 的沙盒機制,如果發現從其安裝的 Helium (v2.0) 不能開啟檔案,請下載非沙盒的最新版 (v1.9)。倘若 Helium 不能滿足你的重度使用需求,可以試試有類似功能的付費軟體 Fluid Browser 或 Floating Browser。
後記
寫到這裡,如果你是這個網誌的老讀者 (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這樣的人),可能會知道為何我會去尋找這樣一個另類的軟體,原因是 -- 我自己寫過這樣的軟體。
Kickboard 是我在 2011 年寫的軟體,比 Helium 早了四年,Helium 的功能它一個也沒缺,但是Helium 的缺點它全部都沒有 (是的,甚至多視窗都可以)。可惜的是,由於系統內核更新太多,10.7 (含) 以上的 macOS 就不能運行 Kickboard 了,而之後我也無力開發新版 [1],所以就一直放著不管了,但願未來有開發新版 Kickboard 或去協助 Helium 更新的一天吧!
附註
1. 無力更新的原因是 Kickboard 當初是以 Applescript Studio 開發,但 Apple 後來完全捨棄這部份的 framework,而我又沒時間去學新的 ApplescriptObjc,一晃眼就到今天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