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 星期二

[不理解] 全面屏 真有這麼重要?


全面屏,一個全世界手機廠商近年離不開的課題,可是這個需求究竟是哪來的呢?而各家廠商為了做到全面屏又做了什麼呢?這次我來發表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大約從四五年前開始,各家手機廠商就執著於縮減螢幕邊框,我相信他們這時已經有全面屏的概念了,但因為技術問題而無法實現,所以只能先將螢幕邊框縮小,之後 2016 年小米 MIX 橫空出世,次年 iPhone X 的瀏海屏加入戰局,全面屏的時代正式開啟 [1]。

小米 MIX 1 (Image source)


前置鏡頭的容身之地?
如上圖的小米 MIX 一代,其實嚴格說來它並不能稱為真正的全面屏,因為還有個明顯的下巴,而之所以這個下巴省不掉,並不是因為螢幕走線的問題,也不是手機喇叭的問題,而是前置攝影鏡頭的存在,於是各家廠商群魔亂舞的「全面屏之亂」就開始了。


上圖從左開始為 iPhone X 及一眾 Android 手機廠商,很抱歉因為數量太多且同質化太嚴重,我實在很難分出哪家是哪家。小米 MIX 1 為了搞出全面屏的噱頭,把手機額頭 (上邊框) 縮到幾乎沒有,換來的是將攝影鏡頭放在手機下巴,結果造成很多愛自拍的女生抱怨,說從下拍會把臉拍大,那該怎麼辦呢?於是「美人尖屏」、「水滴屏」就誕生了,簡單地說就是在螢幕上緣挖出一塊區域放前置攝影鏡頭,而挖得比較多的就稱為「瀏海屏」,最典型的例子當然是 iPhone X,之後也有不少中國手機廠商抄襲,但他們又不具備可用的 3D 結構光面部識別,所以這種為抄而抄的行為也引來不少罵聲。說真的我覺得這些挖洞的手機都醜爆了,螢幕缺一塊能看嗎?還不如小米 MIX 1 的下巴呢!可是前置鏡頭在下方確實是不太好,而錘子堅果 3 手機用軟體的解決方案曲線救國,也就是搞一個倒放手機就快速呼出自拍相機的功能,我個人是比較欣賞這種作法的 [2] (雖然後續的堅果手機也跟其他廠商一樣挖洞了 ....)。


喪心病狂的全面屏追求
不過呢,其實大家都知道挖洞很醜,而且 "屏佔比" 還是不夠高啊!所以從 2018 下半年開始,執著於硬體參數的某些中國廠商又搞出了一堆喪心病狂的破玩意。比如說中國的 OV 大廠 (OPPO 和 VIVO,這兩家都是抄襲 iOS 的頭號慣犯,被並稱是因為他們的大老闆是同一家) 就搞出了 OPPO Find X 及 VIVO NEX,屏佔比幾乎到達 100%,因為他們把攝影鏡頭放在潛望鏡的機械結構裡。

OPPO Find X 及 VIVO NEX (Image source)

很簡單粗暴的方法,但只要是個人都知道此舉是在打七傷拳。比如說機械結構會造成更高的損壞率及更低的良品率,整機防塵防水就不用想了 (廠商敢講我也不敢信),最糟糕的是為了防止異物進入手機內部,在機械結構的附近都有很厚的膠圈,所以散熱問題非常嚴重,就為了全面屏的噱頭,值得嗎?

VIVO NEX Dual 及 Nubia X (Image source)

除了神來一筆的潛望鏡,雙螢幕設計 (Nubia X 及 VIVO NEX Dual)也是某些廠商的另一個餿主意,目的只是為了讓這些鳥蛋廠商能在產品發表會上喊出個 "9X% 屏佔比全面屏" 的噱頭而已,至於雙螢幕除了讓自拍的人看到自己、後置充當前置鏡頭之外還能幹什麼?不知道,也沒人關心,估計只有廠商自己會意思意思在系統 UI 裡適配一下,第三方開發者沒人會理它。

Nova 4 及 S10+ (Image source)

以為結束了嗎?還沒完呢!基於炫耀硬體技術等等我所不知道的原因,三星 S10+ 及華為 Nova 4 搞出了 "真" 挖孔屏,簡單地說就是螢幕的缺口是藏在螢幕 cover glass 下 (Nova 4) 或螢幕面板之下 (S10+),不像以前是使用一塊有缺口的螢幕。技術上是更難了,但對我來說都差不多就是了 .....

喔,附帶一提,不知道是誰搞出來的,以上所謂的 "全面屏" 手機的螢幕都是 18:9 的長寬比,所以有些不想搞或沒能力搞這些亂七八糟玩意的廠商更乾脆,弄個 18:9 的螢幕,然後把左右邊框作小,上下邊框縮窄一點,就稱自己的產品是全面屏了 (攤手),真是令人無語。


全面屏到底重不重要?好在哪裡?
噴了以上那麼多廠商的鬼點子,我們不得不好奇:全面屏到底重要在哪裡?為什麼一眾廠商做出這麼多的妥協,甚至有的只是用了 18:9 的螢幕,也要打個嘴砲稱自己的產品有全面屏?根據我在網上找到的資料及一些科技媒體的說法,其實答案還挺單純的:

  • 人類對於移動設備螢幕的終極幻想:手持設備就是無邊框的一片玻璃。
  • 兼顧實用性及便攜性:在最小的機器尺寸下塞下最大的螢幕。

但如果回頭想想現今廠商幹的事,其實是有點走偏了,比如說為了處理前置鏡頭,搞出一大堆比不做還糟的腦殘設計,像是潛望鏡機構設計。或者是讓螢幕有了缺口,像那一堆瀏海及挖孔,反而讓螢幕的觀感變差了。老實說,能不能無邊框根本不重要,就已經拿著一塊有重量又有厚度的東西了,還會在意它是否邊框窄、可融入環境?只要不要太誇張 (我從來不覺得屏佔比低的 iPhone 6s 有什麼不好),全面屏對於使用體驗的提升是極小的,還不如把系統調得更流暢,或是讓相機拍出更好的照片。

有人會說:「哎呀!那是因為你窮,沒用過全面屏手機啊!用過就回不去了!」是嗎?我曾經在商場及蘋果店把玩過全面屏手機,坦白說真的一點好感都沒有,原因可以分為下面幾點:

  • 正面指紋解鎖的缺失:要做全面屏手機則必須把手機正面的指紋解鎖閹割掉,屏下指紋解鎖的安全性還有待檢驗,但解鎖速度有待提升,而且無法盲按。背部的指紋解鎖雖然看似解決了問題,可是放在桌面上時就不能使用,甚至可以說只要不是拿在手中,背部指紋解鎖都不方便使用,只能算是一個沒有辦法的妥協方案,稱不上是解決方案。面部識別?目前除了 iPhone 之外還有哪家手機的 3D 結構光能有讓你信得過的安全性?而且很多人反應 iPhone 的面部識別沒有指紋解鎖來得快速好用。
  • 全面屏手勢的侷限性:全面屏手機在沒有實體按鍵的情況下,操作只能靠虛擬按鍵或手勢,容易誤觸就不提了,由於很多快捷功能都需要使用手勢啟動,手機螢幕就那麼大,螢幕還是只有四個邊,所以手勢很容易用完,於是就產生 "刷某個區域" 才會觸發的功能,而不是 "刷某一邊" 就會觸發。舉個例子,有的 Android 手機在介面下緣居然分成三塊,刷出來的功能都是不同的,不想這樣做就要忍受虛擬按鍵;而 iOS 的控制中心變成要刷右上角才能啟動,難以置信 Apple 會做出如此糟糕的用戶體驗。以前為何不會呢?因為有實體按鍵的幫忙,而且實體按鍵可以承載不只一種功能,像是解鎖、返回桌面、下拉螢幕 (reachability) 等等,魅族 mback 的多功能更是成為魅族手機的一大特色,這些都不是功能單一的屏下指紋比得上的。當然,這部份能夠透過系統軟體更新去解決,可是 iOS 對大螢幕的適配已經原地踏步了 N 年,全面屏手勢雖然流暢性吊打 Android,可是 Apple 一點也沒有想改進的感覺 (畢竟 iPhone X 才剛改,短時間內又做出改變並不恰當,可是第一版就沒做得夠好),而且相較於 iPhone X 之前的 iPhone 用起來根本沒有提升,反倒是看出了妥協。
  • 機身尺寸的零控制:全面屏的最大意義在於廠商可以在較小的機身內裝下比較大的螢幕,大的螢幕當然觀感比較好,可是如果機身也變大了,大到一個程度之後省這一點就沒有意義了。我真的感到全面屏的好處只在 iPhone X,因為它在差不多 iPhone 8 (4.7") 的機身中塞入一個比 iPhone 8+ (5.5") 還大的螢幕,這才是全面屏的正確用法。可是其他廠商可不是這樣搞的,機身動輒都是過去 5.5" 手機以上的尺寸,對手小的人來說連單手握持都有點吃力,更別說單手操作了,這一點連 Apple 都是一號的貨,最小的 iPhone Xs 的寬度也有 7.1 公分,其他都大得噁心。說真的,你們若能將全面屏做在過去 5" 以下手機的機身內,我就覺得意義非凡,可是現今廠商推出的一眾大板擦,有沒有全面屏有差嗎?說什麼全面屏的視覺震撼力都是扯淡,你玩手機是看螢幕還是看邊框?要震撼任何一台平板都更震撼,哪怕它邊框粗得感人。
  • 螢幕本身觀感不佳:目前全面屏都有不小的缺陷,潛望鏡及雙螢幕這種智障玩意我懶得噴了,其他挖個孔缺個角的,看起來舒服嗎?

良心建議那些 Android 廠商,與其搞這些沒意義的全面屏,以目前市場上最好的方案來說,折疊屏才是最有研究價值的。三星 Galaxy Fold 只是個開頭,相信 Apple 遲早也會搭上這班車,到時候可沒那麼好抄,就算抄也抄不來一整個軟體生態圈,這部份的論點請參考 FView 的 iPad mini 5 評測。所以,全面屏真有那麼重要?嘖嘖。



附註
1. 其實 Sharp 在 2015 年就推出過三邊無邊框的全面屏手機 Aquos Xx,可是幾乎沒人知道,所以我就略過了 ....
2. 錘子 (Smartisan) 科技一直擅長使用軟體 UI 的人機交互去解決問題,以彌補硬體實力不足且公司體量小的劣勢。可惜的是整體的規劃不完整,使得很多功能僅是靈機一動的錦上添花,但軟體層面也強到僅次於 iOS 了,其他廠商都在堆料,根本沒有用心在系統上 .... 悲劇的是由於現實的殘酷,這家公司已經名存實亡,創始人羅永浩已離開公司,並背負大量債務努力賺錢還債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