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社交網路,Facebook 絕對佔有舉足輕重的份量,它誕生於 2004 年,起初只在哈佛大學裡流行,之後被拓展到其他大學及全美國,大約在 2006 年後,Facebook 的熱潮陸續傳遍了全世界,關於這段歷史故事可以參考電影 "社群網戰"。
Facebook 強在什麼地方呢?為何能引起這麼大的波瀾?依我的看法有兩項:
- 功能性:Facebook 在當時是少數 "包山包海" 的社交網路,它能即時聊天、寄送私信 (訊息)、發表長文 (網誌)、發表短文 (近況動態)、察看朋友動態、分享照片影片,以及最重要的 -- 建立自己的個人首頁。由於 Facebook 是以 "人與人之間交流" 為目標,並且也有好友圈的隱私權管理 (雖然問題很多),不怕沒人看,也不怕被陌生人看,所以用戶們會比較願意在 Facebook 首頁裡留下自己的真實資料,像是姓名、生日、感情狀態、喜歡什麼樣的音樂或電影等等,而整合的東西很省麻煩,介面本身也算是好用,所以接受度非常高。
- 商業性:Facebook 一開始並沒有商業策略,但等到用戶數多了之後,Facebook 推行的新式網頁廣告 -- "社群廣告" 的確相當厲害,它不是用智慧型演算法去判斷正在看網頁的人大概喜歡什麼,而是藉由社群成員的網路活動半自動地將廣告推送給其他的成員,此舉相當有效率,因為你會相信朋友的推薦而不是電腦的運算結果,如此一來將直接衝擊到最大的網路廣告仲介 -- Google,逼得不懂社交的 Google 也開始推出一系列的山寨作品。OK,除了上述的社群廣告之外,Facebook 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商業策略就是社團及粉絲團,這兩種專頁都能聚集很高的人氣,並且確實地與商業活動連結在一起,具體的例子就是現在很多公司的網頁直接設定在 Facebook 粉絲團上,再藉由 Facebook 本身的社交管理能力,發佈公告及回覆客戶留言都很方便,相較之下網誌的互動性就遜多了。
社交網路?網路社交?
參考影片:"身度" 片段
我在上一篇的開頭曾說我對於社交網路十分地厭倦,其實就是 Facebook 造成的,大家不妨想一想,你在 Facebook 裡看到什麼樣的東西?或者說,你期待看到什麼樣的內容?不好意思說?那我來統整一下 "社交" 的現實:
- 美女圖、婚宴照、旅行風景照等 "美麗的圖片"
- 出去 "玩樂" 的打卡紀錄與照片
- "搞笑" 或自婊的 "短篇" 動態
- 別人分享的搞笑影片及廣告文
- 心情不好的發洩
- 專業性的技術文章
- 揭露現實社會的新聞
不過,人類的確都喜歡看比較正面的文章,這是無可厚非,但我發現 Facebook 的亂象還不只如此,最讓我不能接受的,是 Facebook 上幾乎沒有有深度的內容,不管是科普文章也好、電腦技術文章也好,甚至是一般社論,不論長短,幾乎都沒有生存的空間,因為大家不喜歡看阿 ~ 你寫了又有什麼用?還不如寫在自己的網誌裡,去造福更多人,故 Facebook 裡常有人轉錄外部網站的文章,不過以我的經驗,會去點開那些連結的人也不見得超過半數,多數人還是會直接把捲軸向下捲,然後多看幾張照片。
很久以前我就說過一句話:"社交能力就等於說謊能力",Facebook 就是一個封閉式的小社會,你想在上面生存就必須玩弄社交技巧,發表文章時力求簡短、內容簡單、隨時充滿快樂的氣氛、最好還放些漂亮的照片,這樣你的朋友就會常來關照你,讓你感覺自己做人很成功、人緣很好、世界就是這麼地美妙。如果是公眾人物或粉絲專頁也就算了,若為一般用戶,這樣不累嗎?每天下班下課回到家,還要繼續掛著面具上網?就我來看,Facebook 的確把社交行為從日常生活帶到網路上,但它也同時把社交的虛偽及給人的壓力一併帶到網路上,這在過去的日子裡是前所未見的,可能 Facebook 創始人一開始也沒想這麼多,但使用層面廣了,我們的社會就會讓它走味,瞧瞧那些談論 Facebook 行銷的書,不管是行銷公司還是行銷自己,一本本都是那付德性。因此,有越來越多人上 Facebook 是完全不發表文章的,他們可能只是感到厭煩,但也可能是警覺到社交網站的恐怖,如同我某幾個同事說的。
傳播資訊的新管道
現在讓我們回到社交網路的另一項功能 -- 資訊共享,如同我前幾段所說的,Facebook 幾乎可說是知識沙漠,原因跟 Facebook 強調的 "人與人之間" 關係的營造有關,資訊傳遞並不是它的第一目標,那是否有其他社交網站做得更好呢?有的,就是以內容為主的 Twitter 及 Plurk,其中後者可說是介於 Facebook 與 Twitter 之間的產物,但各取其長,在亞洲地區有不少擁戴者,但我本人沒在使用,故這裡就以前者 (Twitter) 為例。
Twitter 大約在 2006 年誕生,只比 Facebook 晚一點,雖然雙方是競爭對手,但我認為兩者的取向完全不同,Facebook 實在沒必要搞 Instgram 的小手段。大家看看上圖,是不是有點亂?是不是都是文字?其實我覺得 Twitter 比 Facebook 難上手,剛開始一定搞不清楚它在幹嘛,但用慣了就能體會 Twitter 的強大。
Twitter 完全是 "內容取向" 的社交網站,它不推行實名制,所以其用戶常常不以本名示人,而照片更是不用說了,看得到臉的還真難找。不過這些都沒什麼特別的,Twitter 最大的特色是 -- 沒有好友制,只有 "關注" (follow),一切的一切端看你提供給網友多好的資訊,如果你的發言有內容,自然會有很多人關注你,同時你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意見回饋,而你也可以去關注 "很有料" 的網友 (是講話有料,不是 ____ 有料),並從中取得對方分享的資訊及心得,非常迅速且有效率,所以你會發現許多即時的資訊都是來自某些人在 Twitter 上的留言,然後關注者們不斷轉發,資訊的散播就這樣動起來了。然而,這些事情在 Facebook 上其實都做得到,但它包山包海的特性讓這件事無法完成,自己看看 Facebook 上面的內容,絕大多數都是搞笑圖片與美女圖,不然就是廣告文,這不是 Facebook 的錯,真要怪的話只能怪人類的惰性吧!相對地,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想去用 Twitter。
談到 Twitter,三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 -- 網誌 v.s. 微網誌,該文表達出我並不是很喜歡微網誌 (如 Twitter),因為我認為寫長篇文章是促進大腦組織思考的方法,現代人的中文程度愈來愈差,微網誌可說是 "功不可沒",除了 Twitter 之外,Facebook 的動態訊息也是一例,它們的 "短文" 特性再配合人的惰性,讓網誌及 Telnet BBS 個人版都日漸式微,我並不認為這個現象是種進步,反而像是走回頭路。不過相較之下,如果都要向下沈淪,我還是希望多看點有料的文章,像 Facebook 那灘渾水就免了。
最後,有人知道上圖是哪個網路服務嗎?它就是去年才誕生的 Pheed!這玩意超酷!因為它一開始就是付費服務,但它保證用戶能看到高質量的內容!比如說你想看某人發表的文章,就必須支付月費或按次計費,然後網站及發文者都能以此得到一定量的收入,不僅穩定網站的營運,而且也鼓勵發文者屢次寫出高品質的文章,可說是兩全其美。據說 Pheed 在美國成長非常迅速,已經吸收了不少對 Facebook 疲乏的年輕用戶,以後會不會成長到撼動 Facebook 或 Twitter 的地位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附註
1. 其實 Apple 在 2010 年推出的山寨貨 Ping 也應歸在這一類,但它主打的音樂社群是基於 iTunes store 使用者,而 iTunes store 當時並未在全球開放,且試聽也只有幾十秒的時間,跟 "來福微博" 的音樂是來自於網友上傳,且能免費聽整首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就不放在一起了,反正這個服務早已關閉,大家不知道也無所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