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Safari 5 的陰謀論

Safari 5 是今年 WWDC 結束後,Apple 在官網上釋出的最新版 Safari,由於前些日子的 Adobe Flash 事件鬧得很大,所以跟網路最相關的瀏覽器當然不能不更新。想當然耳隨後的 HTML 5 功能展示弄得超神的,不過 HTML 5 的語法還沒有一個公定的標準,所以 Apple 當然可以弄出很多 WebKit 專門的語法,而其他核心的瀏覽器都死得很慘這樣 [1][2]。

撇開 HTML 5 的支援部分,我們可以看出 Safari 5 的確是非常大的躍進,就跟 iPhone 4 的 "the biggest leap" 一樣。我一向對寫科技 "新聞" 沒有興趣,因為那已經有太多人寫了,我動作沒他們快,搶不了先機,所以我在這裡提出我自己對於 Safari 5 的另一套看法 (說真的我很驚訝沒有人寫出類似這樣的評論,因為我覺得 Apple 真的做得很明顯 .....):

1. 加入 Bing 及 Yahoo! 搜尋於右上角搜尋列
雖然不是換掉預設值,但是這已經很明顯了,"我 Apple 不再讓你 Google 獨佔鰲頭,我家的 Safari 不再只讓你得利"。因為 Google 的獲利就是來自搜尋及網路廣告,越多人用越好,而 Safari 身為 Mac OSX 的預設瀏覽器 (其一),以前搜尋列上只能用 Google 搜尋 (其二),使得 Mac user 幾乎都使用 Google 搜尋,這帶給 Google 多少的商機!"現在老子不爽你,錢不只給你賺了!"

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Miroko 於 20100701 開始停用免費帳號

我對於有些人老是帶著隨身碟插來插去有點感冒,因為隨身碟病毒實在是太多了,防毒軟體的更新根本跟不上,所以出門在外若要使用公用電腦,一般來說我不使用隨身碟,而是將檔案放在信箱或是網路磁碟裡存取,除非該電腦沒有接上網路。

我所使用的網路磁碟有兩種,一種是微軟公司的 Skydrive,另一種是 Miroko。微軟的 Skydrive 容量最大 (25 GB),但是卻有單檔 50 MB 的強大限制,所以只能放小檔案。不過優點是可以放很多,加上微軟也不會隨便把服務撤銷 .... :P 資料的 "穩定" 性比較高,老實說我覺得這是微軟的網路服務中最好用的一個;針對大檔案,我選擇了容量也不小的 Miroko,這是台灣公司做的 (其實當初就有預感他們遲早會收費 ....),5 GB 的總容量其實相當夠用,我就把我想異地存取的大檔案都放上去,包括一些軟體的安裝檔啦,還有我寫的程式的分享空間也在上面,其實對我來說已經相當重要了 .... 可是前些日子收到這封信 .....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Is Chinese Useless ?

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有想過要去國外唸書,去國外唸書最重要的是啥?想當然耳就是外語能力,先不提日文或是那些歐洲的語系好了,很多人光是英文就搞不定了,當然這也包括我。

我有個親戚是外交官,想當然耳一年到頭在外派,全家也就這樣跟著他遊遍世界各地。所以他的小孩們自然從小就是在國外長大的,兒子即將要上大學,女兒即將要上高中。

前些日子,那個表妹 (就是那親戚的女兒) 申請北一女,結果沒上,原因是中文程度太差,我姨丈 (就是那個親戚) 氣得要死,開玩笑沒上北一女怎麼行?小孩念的學校本來就是拿來炫耀的工具阿!(別說我偏激,台灣傳統家庭都是這樣,承認吧),姨丈當然不甘心跑去抗議,北一女校方也是北七,說原因是 "看她寫自己的名字就覺得她中文程度不好",這是哪門子的原因?直接叫她過來學校一趟考篇短文不就好了,她根本連中文字也不太會寫,最好是能寫出什麼鬼文章來,絕對讓我姨丈沒話說,結果他動用到外交部發文,還是讓他女兒進了北一女。另一方面,我表弟從沒念過台灣的學校,最近去考托福,我阿姨 (姨丈的太太) 說托福比較簡單,因為那是給外籍生考的 .... 簡單的說就是哪裡都佔盡便宜就是了。

我想說的是,首先,外交官的小孩真幸福,從小在國外長大,英文不強才有鬼,回來台灣隨便申請一下就有名校可以念,大家都是辛苦念上來的,他們卻可以在國外爽爽的 (不要跟我說什麼外國小孩都會欺負外籍生的鬼話,最好是每個人都這樣),回來申請一下就可以進去。厲害的話,考台灣的聯考,沒有人有話說,問題就是他們自己知道考不贏台灣學生,何況自己的資質本來就沒有好到那裡去,就算當初留台灣念,前四志願都不見得考得上,有這種特權可以用當然要用,就我以前待過附中的經驗,外交官的小孩大多還都很囂張 (攤手),有人有這方面的八卦嗎?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沒離開過 -- 林志炫 (張心傑於星光大道演唱)



這首歌是 Celine Dion (席琳狄翁) 的 "I Surrender" 的中文翻唱版,雖然我不是很喜歡中文的填詞 .... 但是不得不說這首歌很好聽,而且也不好唱,就算音域不高,轉音的技巧用得非常多,我也不能保證每次的狀況都一樣好。

張心傑演唱的版本坦白說我並不喜歡,並不是他唱得不好,只是我不喜歡這種歌聲而已,但是我知道很多人喜歡這種帶有一點沙啞的真音,這是天生的,用技巧也模仿不來。我現在已經找不到我的真音在哪裡了,早就跟假音混在一起,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好事  = =  但我知道這樣的人一旦狀況不好,假音的失常會額外影響到真音音域的表現 (所以我不喜歡下午唱歌 ... 就更別說根本沒睡醒的早上 ...)。

這段影片最讓我認同的,是康康講的一句話 "可以唱林志炫的歌,沒有他的味道的人是很少" 因為林志炫的聲音太有辨識度,他的歌裡又包含太多歌唱技巧在裡面,所以會讓人不自覺地模仿 (除非模仿不了,像我怎麼唱都比周滷蛋清楚,也沒辦法模仿),張心傑能夠唱出自己的味道的確是很不簡單的事。(當然啦 ... 也有可能是他的聲音沒辦法模仿,這也不見得是壞事。像娘靖倫就是一個標準模仿得四不像的例子,搞到最後還是用天賦在唱歌,現在不知道消失到哪去了 ?)

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Grab Bag 20100613

grab bag 是我在某個外國網站的文章裡看到的一個子標題,意思是指把一些小東西打包起來講,因此以後我可能會隔一段時間寫一篇 grab bag,目的可能只是發發牢騷或是寫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 :P 附帶一提,今後較長篇的文章會加上 "繼續閱讀" 的標籤,希望可以維持首頁有一定的整潔度。

1. Blogger 的編號清單
我當初選擇 Google Blogger 的原因是,除了一個 Google 帳號就可以通用之外,另一個原因是它的版面看起來很舒服。可是在排版上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編號清單做得很爛,比如說我想寫成 :

  1. AAA...
     BBB...
  2. CCC...
     DDD...

ABCD 四行要對齊,每個文書處理軟體都能做得到,Blogger 內建的編輯器就是不行,如果使用工具列上提供的 "編號清單",下場是 :
  1. AAA...
  2. CCC...
一來根本不會出現 1. 2. 3. 的數字,二來我不能在有數字編號的段落裡用 return 換行,像 B 及 D 行那樣,只能打到盡頭後讓編輯器幫我換行。當然我不是要用 return 排版,那是個壞習慣,但是如果我在 A 及 C 行只想寫個子標題,那這個功能就是必備而且幾乎是寫每篇文章都會使用的,可是 Blogger 的編輯器就是辦不到,所以我才乾脆不用,其實我很厭惡 "有編號清單的文章,但內文沒有縮排" 的排版方式,看起來是很不舒服的 (OK... 我對某些事有一定程度的潔癖)。

用 Applescript 寫 Droplet

前幾天我看到 PTT Mac 上有篇文章在問大量修改檔案權限的方法,讓我技癢想來用 Applescript 寫寫看 [1]。修改權限的方法很簡單,檔案權限這種東西是基於 Unix-like 系統,所以只能下 shell command 去改,而這指令也很常見,就是 chmod。不過這個倒沒什麼,重要的是如何一次處理大量的檔案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最直覺的方法就是用 Automator,這東西可說是 Apple 送使用者的禮物,有哪個作業系統廠商肯花時間將自己 OS 的 scripting language GUI 化,然後包裝成這麼精緻的 IDE ? [2] Windows 上的 Batch 檔及 BSD/Linux 上的 Shell script 我到現在還是不太會寫,而當然不可能有 GUI 化的 IDE,不過這跟 Applescript 的特性有關,能夠控制其他 GUI 軟體及系統介面的 script 語言真的是絕無僅有,去年紅翻天的 Sikuli 算是另一個例子。不過 Automator 老早就做得更好,雖然作者是 Mac user,但是他這個專案其實主要是造福非 Mac user 的族群。  :P

可是 Automator 也不是沒有缺點,第一個是裡面的動作 (Action) 選項中常常有好幾個模稜兩可 (例如 Finder 裡的一些動作),有時真的不知道怎麼選,註解也寫得看不出分別,容易讓使用者感到很困惑;第二就是慢 ! Automator 輸出出來的工作流程 (workflow)、應用程式 (app) 都跑得比一般的程式來得慢,這是因為運行時要先經過 Automator 的處理。所以我一直認為 Automator 的目的是為了給使用者方便,快速跟效能並不是它的強項,故我這次不使用它。

回到最初的問題,若不用 Automator,那該怎麼用 Applescript 完成 ? 我打算用 Script Editor 寫一個簡單的 droplet 即可。droplet 是 Mac OSX 裡一種特殊的應用程式類型,它其實就是 script,可是是依靠將其它檔案拖放到它的圖示上才啟動,用 Automator 可輕易寫出 droplet,但是這次我不用它,自己寫比較可以了解程式碼在幹嘛,而且成品的運行效能也比 Automator 輸出的好。droplet 的圖示及該程式碼如下 : (以 chmod -R 644 指令為例)

on open theFiles
      repeat with theItem in theFile     
             set itemPath to quoted form of POSIX path of (theItem as string)
             do shell script "chmod -R 644 " & itemPath user name "XXX" password "YYY" with administrator privileges
      end repeat
end open

這個 droplet 的寫法出奇地簡單,要點如下 :
1. handler 開頭使用關鍵字 "open" 即可讓程式變身成 droplet,輸入進去的檔案 "們" 會以 list 的方式呈現 (theFile),藉由取出每一個項目 (theItem),以 repeat 去反覆執行更改權限的指令。
2. droplet 輸入進來的檔案是使用 Mac-styled path,所以必須轉換成 POSIX path 以應付 shell command 的需求,不知道這些路徑名稱的人可以看一下這篇
3. POSIX path 前要加上 quoted form 以應付路徑中裡有特殊字元的檔案 (例如空白字元)。
4. Applescript 使用 do shell script 來執行 shell command,但是遇到需要使用者權限的指令不能直接打 sudo,必須使用 user name "XXX" password "YYY" with administrator privileges,裡面的 XXX 是管理者帳號,YYY 是管理者密碼。

此回文一發出,果然有高手提出使用 shell command 單行解決的方法 (用 wildcard characters 或 find 指令去搜尋),但是對於我這種已經習慣 Applescript 語法的人,真的覺得 shell script 的寫法簡直是給鬼看的 ..... Applescript 的語法真的是誇張地平易近人 [3],我想在我有限的時間裡,還是會先鑽研 Applescript 的寫法吧 !

對於大部分的使用來說,Mac OSX 是好在漂亮的圖形介面。但是對我或一些 scripter 來說,Mac OSX 的好是因為有 Applescript !!!


附註
1. 本來以為會有很多高手回答,沒想到回答的人出奇地少,因為那個問題分兩部份,第一是如何更改檔案權限,第二是如何批次處理,沒想到回答的人都只針對第一部分 ....
2. 我知道 Automator 不算是 IDE,但在這裡我還是這麼稱呼它,因為我覺得在很多地方很類似,甚至有些地方 Automator 還做得更好 (比如說不輸出直接執行,以及輸出成右鍵選單)。
3.  其實 Applescript 這種類似英文的語法才是少見的,大部分的程式語言都是不知道在寫啥鬼,所以我蠻佩服發明這個語言的人,連程式語言都可以做得淺顯易懂。Sikuli 的作者 vgod 就是認為雖然科技進步了這麼多,程式語言居然一直沒什麼改變,讓一般人沒辦法寫簡單的程式,所以他才有了動力去開發 Sikuli。不過就如我以前的文章,其實 Apple 早就在 Applescript 及 Automator 上下功夫,只是 vgod 覺得不夠好用或是不能跨平台 (?),再加上他個人的研究領域,因此他才自己開發一個更新奇有趣的程式寫法,不管如何,這都是好事。 :)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M$ 自己的大敵 -- Windows XP


我想很多人都有發現這個情形,可是很有趣地沒有人寫分析的文章,這篇是我自己的看法。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知道 M$ 出了 Vista 這個爛貨後吃了大敗仗,學生罵得要死,因為電腦不升級就不能跑;公司行號不屑升級,因為多出的那些 eye candy 根本沒有實質用途 [1];DRam 廠商為了 Vista 瘋狂生產然後滯銷,造成大跌價;最後,由於價格還是高不可攀,連帶著零售版也賣得很差,搞到最後只能靠筆電或套裝電腦的 OEM 來撐場面,為了平息眾怒還延長 XP 的安全更新支援 [2],實在是非常狼狽。

前一陣子 Win 7 上市,想當然耳 Vista 被酸是 Win 7 beta,M$ 也裝作沒聽到,反正就把 Win 7 當作力挽狂瀾的工具。憑良心講 Win 7 真的算是佳作,硬體需求適中,內建軟體終於有實質用途,不過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 Vista 太爛,XP 太老舊,所以相對之下顯得很棒 [3],可是 M$ 應該也發現了,即使 Win 7 已經上市好一陣子,還是很難動搖 XP 的地位 [4]。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這裡歸納成三個原因:

1. 價格依然高昂
無論哪個年代,無論產品的品質,價格永遠是最好的武器。M$ 老愛把 Windows 分成不同版本來賣,其實內容都一樣,只是把一些功能鎖起來,何必要這樣搞?但是最低階的版本都比 Mac OSX 貴,而 Mac OSX 又沒有分版本 .... 所以很多人不願意花錢升級,不然也會因為價格因素而不能享受到完整的功能 [5]。至於完全免費的 Linux 就先不提了,我個人認為它的 GUI 還不夠完善,driver 也難搞,不太適合一般 end user 使用。

2. 上市時間太晚
我想這是最重要的原因,一個 OS 久不更新,就會逐漸累積越來越多的用戶,時間一長,大家習慣了,就不想改變,除非真的有致命的缺點。XP 真的活太久了 (2001~現在),M$ 太晚推出 Vista (2007),而且還是個爛貨,讓用戶更加死守 XP,搞到最後光是 "習慣" 的養成就不是 M$ 可以控制的。除非之後的 Win 有殺手級的功能,或是 XP 真的完全跟不上時代了,才有可能造成 XP 的市佔率大幅下降。不過很遺憾的,大部分的使用者根本只需要用到初階的電腦功能,上網、文書、聽音樂及看影片佔了九成以上,這些頂多跟記憶體及顯示卡有關,不更新 OS 也不會做不到,所以夠穩定的 XP 應該還是能再活一段很長的時間。公司行號是 Windows 銷售的大宗,但這些電腦只是辦公用,除了新公司要買新電腦之外,M$ 根本沒有理由說服老公司升級,何況用 Win 2000 的公司還大有人在。

我覺得 Mac OSX 的版本之所以更新速度很快,甚至有固定的更新週期,除了 Apple 很積極地要在 OS 中增加新功能及新技術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害怕這種習慣的累積,而 Apple 敢勇於不支援過去的東西,有一個原因就是使用者很賞臉,願意跟著升級 (當然這跟升級費及產品品質有關),不然沒人理只會自食惡果 [6],可是使用者之所以會這樣做,也是 Apple 的策略成功 [7]。

3. 介面改變太多
這其實是承襲上一點的結果,由於太久沒有更新,所以介面為了跟得上時代 (蒐集了許多其他 OS 的情報 ....),勢必要改變很多東西,當然介面就會差很多,故造成使用者的學習門檻也提高很多。"習慣" 是非常恐怖的東西,建議 M$ 的主管去學學心理學,階層式的改變絕對比漸進式的改變來得難以接受,人的大腦就是這樣,沒辦法。想當初 Vista 剛發行的時候,有網友說反正用 Vista 也是幾乎重學,何不在這個時機轉換系統到 Mac OSX 或 Linux 呢?雖然這是玩笑話,但也足以證明介面改得真的太多了,加上 Win 的人機介面一直做得很爛,所以適應期不短,剛開始一堆東西找不到,光是控制台就還是很兩光。

======

其實我本身也使用 Windows,也不認為它一無是處,可是我真的認為 M$ 不會經營 Windows 的一切,頂多是商業手段很厲害而已,即使這是它的本業 (OK,雖然是一路抄過來的) [8]。相較之下 M$ 其他部門的產品品質都好得多,想當初 Vista 虧損到要用其他部門的盈餘來補,整個 M$ 裡最虧錢的居然是 Windows ..... Anyway,我期待 M$ 未來能以光明正大的方法戰勝自己的過去。


附註
1. 其實 Vista 管理記憶體的能力比 XP 好很多,但那些系統內部的事誰理他阿?一般使用者才看不到這些。
2. 哪像 Apple 早就宣布不維護 Tiger 了,也沒人說什麼 .... 現在用 Tiger 的人已經比用 Leopard 及 Snow Leopard 的人少了。
3. 這也只是 "相對",例如 Win 7 裡面的腦殘觸控功能,Win 7 圖型介面的使用哲學還是以鍵盤滑鼠為主,觸控其實只是噱頭,根本不能增加生產力,可惜廠商不管有腦無腦,還是得跟著 M$ 起舞,真的是蠻可憐的。M$ 到了現在還是對 OS 的使用哲學沒有概念,又毫無品味。
4. 這連帶著造成 IE6 市佔率居高不下,因為大部分使用者只會用預設瀏覽器,所以 XP 一直活著是多大的罪惡 ..... 即使我也是用 XP,但我幾乎不用 IE 就是了。
5. 或許有人會說 M$ 是軟體公司,Apple 是硬體公司,所以 Win 必須賣貴一點阿!可是 M$ 想當皇帝,什麼領域都要參一腳,我完全不能同意它是軟體公司這種說法。
6. 應該不少人發現 Windows 的程式一堆可以從 Win XP 相容到 Win 95,甚至向上相容到 Win 7,而 Win 7 及 Vista 裡也有著相容模式供使用者跑老軟體,這就是 M$ 對於相容性下的功夫,它苦於一些使用者不升級,只能在系統裡加入這些東西,Win XP 裡還有以前 16 bit 的程式碼咧!不知道 Vista 之後還有沒有加入這些歷史包袱 ....
7. 之前看過 PCHome 某位編輯酸說,大家老是說微軟是 M$,Mac OSX 更新頻率那麼高才是愛錢,他要這樣說我是沒意見,可是我也可以說 M$ 擺爛不敬業,結果搞到現在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8. 我本來想說 M$ 最早的本業應該是 Office,但是想到前陣子用 PowerPoint 畫圖畫到翻桌,用 Keynote 不到半小時解決,就實在不想講 Office 的好話 .... 那個繪圖工具真是腦殘!!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Mac OSX 裡的檔案路徑

雖然這已經算是個常識,但是我想還是有很多人不清楚 ... Mac OS 跟 Mac OSX 是完全不同的東西!![1] 原因在於 Mac OS 是 Apple 自創的作業系統,有他自己的 script 語言 (Applescript) 及檔案路徑名稱。在 2002 年的 WWDC 時,Steve Jobs 宣布了 Mac OS9 的葬禮,Mac 作業系統將邁入第十版,並加入 "X" 的字樣,不僅代表 "十" 的意思,也代表 Mac OSX 已成為 Unix-like 的一員。有興趣可以看下面這個影片:



Mac OSX 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作業系統,原因跟 Steve Jobs 的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它結合 Mac OS 及 NeXTSTEP [2],具有非常人性化的圖形使用者介面,又結合 Unix-like 的核心 (BSD),使得 Mac OSX 內也可以執行與 Unix-like 系統內幾乎相同的 Shell command,當然軟體的 port system 也支援,只是因為 NeXTSTEP 傳承下來的 bundle 軟體安裝系統實在太方便了,所以一般人不太常用。

這篇文章要講的是 Unix-like 系統喧賓奪主的一個例子,就是檔案路徑。我想大部分的人都看過類似下面的字串:

/Users/Chris/Documents/MacMagzines/M001.pdf

這類字串稱為 POSIX path,是 Unix-like 系統的檔案路徑表示法。以上述的路徑為例,它代表我的家目錄下的 "文件" 資料夾裡有一個 MacMagzines 資料夾,而裡面有一個 pdf 檔,檔名是 M001。相對地,應該很少人看過下面的表示法:(要不是我有學 Applescript,搞不好一輩子也不會看到這東西....)

Macintosh HD:Users:Chris:Documents:MacMagzines:M001.pdf

意義與前一個路徑完全相同,但上述的才是 Mac OS 原本的檔案路徑表示法,雖然資料夾架構已經變得跟 Unix-like 系統相同,但是表示的方法沒變,以前 Mac-styled path 是用冒號 ":" 將每個 item 分開,而不是 POSIX path 用的斜線 "/" [3]。這兩種檔案路徑系統同時存在於 Mac OSX 系統中,就跟 Applescript 跟 Shell script 共存一樣,這樣對使用者絕對是一大利多,因為他們能夠有更多的工具去使得工作更便利,更何況 Apple 官方免費支援許多強大的開發工具。

由檔案路徑我們就可以看出,為什麼某些符號不允許放在檔名中,比如說檔名前面若有個 ".",則代表隱藏檔,你可以用 mv 指令去使某檔案成為隱藏檔,但是 Finder 不讓你做這種事,所以在 Finder 內不能這樣命名;斜線 "/" 跟冒號 ":" 想當然耳不能被支援,因為這會讓檔案路徑產生混亂,Windows 上也有類似的限制,不過我就不是很熟悉,也不想去查 (攤手)。

我強烈建議每個使用者把自己使用的作業系統的檔案路徑搞清楚,至少要知道自己在用哪些資料夾,這樣可以幫助你了解你的東西放哪,系統的東西放哪,才不會發生找不到檔案或誤刪系統檔的蠢事。當然系統廠商為了讓使用者不要煩惱這種事情,紛紛內建了搜尋功能,可是就我的觀察,大部分的人還是習慣一層層地去資料夾裡找,搜尋只是最後的手段 [4]。所以,多研究一下自己使用的工具絕對不會浪費時間的,還有,最好的搜尋工具就是自己整理資料的習慣 (搜尋系統檔案除外,不過那些事情一般人是不用去操心的),我從來沒有找不到檔案的經驗。


附註
1. 這個網站可以讓你看看 OS0.0~OSX 10.4 的 screenshot   http://iindigo3d.com/blog/?page_id=40
2. 其實 Mac OSX 連 BeOS 的檔案系統 (FileSystem) 都有取材,10.5 的時光機就跟那個有關,只是那份文件實在太長,一直沒有時間看  orz  (或許最近沒工作可以試試看.....)
3. 當然啦,Windows 為了跟別人不一樣,使用了反斜線 "\",不過由於市佔率的關係,很多人會說:"後!其他系統愛搞怪,幹嘛故意跟 Windows 不一樣?"..........@#$%.........
4. 不過像 Windows 的內建搜尋功能一直很兩光,資料夾系統又比其他 OS 亂得多就很遺憾了,請多花點時間瞧一下吧,但我想我這樣勸一定沒有用。所以有沒有發現把桌面塞爆的使用者幾乎是 Win user?因為這樣比較好找資料阿!能夠將資料存入另一個磁區已經很不錯了,系統槽在幹嘛很少人在管,也不需要管,反正資料存在系統槽也很危險,一重灌就完蛋了。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Google AdSense 安插的廣告

Google AdSense 允許網誌作者在網誌中安插廣告,之後會將廣告收入部分回饋給網誌作者。聽起來不錯 .... 可是內容怎麼決定的呢?是根據網誌文章的內容安插相關內容的廣告。聽起來也是很合理,因為會來看該網誌的人,極有可能也需要跟該網誌文章相關的產品。

之前我的網誌文章幾乎都跟電腦有關,所以廣告也幾乎都是跟電腦有關,什麼 Linux 認證補習班啦、XX 電子的產品啦 .... 等等。我一直很好奇,我也寫過不少音樂賞析的文章阿,雖然很短啦,主要是放上音樂影片的連結,可是廣告中從未出現相關的內容,是因為 Google AdSense 只能辨識文章中的文字嗎?影片連結辨識不了?還是版面太小就略過?前陣子寫了一篇關於悲哀物化光譜組的文章,可能是因為版面頗大,所以廣告出現相關的東西了,有圖為證~  XDXD


真有意思  :P  看來網誌的內容越五花八門越好,可是沒人點也是沒用  = =  小弟我很窮~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些幫助,請舉手之勞點一下廣告贊助我~甘溫~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