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Grab Bag 20120715

嗯,這次的 Grab Bag 依然是介紹幾個實用或有趣的小玩意 .... 有閒錢的人可以考慮一下,但我得承認其中有幾樣不太好買 ..... 囧。

1. Apple TV 專用 VGA 視訊轉接器 "Kanex ATV Pro"


其實這玩意沒啥特別的,它就是條 HDMI -> VGA 轉接線,那它何德何能出現在本網誌中呢?我先不解釋原因,有興趣的人可以先去 Apple 官網的線上商店找找看,是否有相同的商品?然後你會感到十分驚訝 -- "耶~這玩意 Apple 沒有賣耶 ...." 一般來說 Apple 原廠的配件都相當貴,不用想都知道撈不少,但是你會發現獨獨缺了 HDMI 與其他介面的轉接頭,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我也不太清楚啦 .... (汗) 不過就我的猜測,應該跟音訊輸出有關!其實 HDMI 本身並不是多神奇的輸出介面,它輸出的影像解析度就跟 DVI 一模一樣,但它有一項特點,使得它成為多媒體輸出的第一把交椅 -- 視訊及音訊一起輸出,一條線就搞定!雖然聽起來也沒啥特別,但大家不彷想想,坊間哪一種輸出介面有這個能力?VGA、DVI 及 Display Port 都只能輸出影像訊號;Thunderbolt 只是一個整合介面 (我個人認為有點類似影片格式中的 "container",如 mkv 或 mp4,但這比喻很爛),你要它轉換成什麼介面都行;至於最近剛起步的 MHL 簡直就是 "移動版 HDMI",所以我們幾乎可以說除了 HDMI 之外,沒有其他輸出介面有 "影音同時輸出" 的能力

所以,秉持著 "勇於捨棄舊介面" 的精神,Apple 乾脆不做 HDMI 的轉接線了,何況就算想做也沒有其他輸出介面可以跟 HDMI 一樣同時輸出視訊及音訊。不過,好在 HDMI 是個公開的標準介面,任何廠商都可以製作它的轉接頭及相關應用,因此就出現了本段所推薦的 Kanex ATV Pro 轉接線。那麼,它怎麼克服 VGA 所欠缺的音訊輸出呢?說起來也沒啥特別的,就是將聲音訊號抽出,轉換成一個 3.5" 音訊插孔的輸出介面,故這個轉接 "線" 的外觀並不像一條線,而像個轉接 "盒",因為它需要一個小盒子放置電路板去處理影音訊號。

不過,回頭想想 .... 現在也很少人使用 VGA 了 .... 大部分的螢幕都至少使用 DVI,唯一會用到的機器大概就是單槍投影機吧?不過,若是與筆電連接,直接用筆電上的 3.5" 插孔即可,也不見得要用到這條線 ...... 所以只有:"1. 只內建 HDMI 輸出介面;2. 沒有單獨的 3.5" 音訊插孔" 的產品才需要這玩意,那麼人選還真的只有 Apple TV ..... 不然這條線應該能用在任何內建 HDMI 輸出的產品中。

2. Mac 和 iOS 裝置專用太陽能、藍芽鍵盤 - 羅技 K760


其實,這玩意不過就是個無線藍芽鍵盤而已 .... 但它為何吸引我呢?就是因為它是使用太陽能供電!基本上我是個不喜歡用無線鍵鼠的人,原因很單純,就是電池供電讓我不安心!我是個有點神經質的人,使用電腦時若還要考慮鍵盤滑鼠的剩餘電量與要不要關閉電源,會很容易讓我分心,但羅技 K760 就不會了,既有無線的方便,又不用考慮電源問題,完勝阿!

當然,單單是太陽能供電還不足以獲得 Mac / iOS 使用者的青睞,故 K760 還有著多重配對及切換方便的優勢,這一點就請看上面的官方影片了~

3. U Transfer USB stick


這是一個有趣的隨身碟,但我相信它的特殊功能對很多人都有用。隨身碟算是近十年來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其普及程度甚至使它變成 "USB" 的代名詞!(這當然應該要被糾正 ....) 撇開其他有特殊功能的隨身碟不談,一般來說隨身碟就是個專門用來存檔案的玩意,只是容量比磁片 (甚至是光碟) 大很多。但美中不足的是 -- 其檔案的讀取、寫入及刪除等動作都必須倚靠其他裝置,比如說電腦、平板,或是智慧型手機,若手邊沒有上述三種裝置其中之一。很抱歉,你只能拿著隨身碟跟你想分享檔案的夥伴乾瞪眼。

U Transfer USB stick 成功解決了上述的問題,因為這個隨身碟內建一個小螢幕及簡單的作業系統,能讓檔案傳遞的動作直接在隨身碟上完成,不需倚靠其他裝置,但由於軟硬體相容性的關係,這種特殊的傳檔功能也只限 U Transfer USB stick 之間 (不過它為何要設計成 U 型我就不知道了)。但是呢 ...... 不知道要去哪裡買?從作者的網頁中也找不到蛛絲馬跡,搞不好還沒量產 ....... orz

4. Clambook


這是個很有趣的東西,表面上看起來很像 Ultrabook,事實上 ...... 它不過就是個外接鍵盤及螢幕而已 (喔,還有外接電池),雖然這根本稱不上什麼創新,但它有一些獨有的優勢:
  1. 硬體支援度高:一般來說,有這類功能的手機或平板都是直接做個底座,然後跟自家產品綁在一起賣,像 Asus 的 Transformer 跟 Padfone 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是 Clambook 並非如此,它就像個單純的外接裝置,哪個裝置接上它都可以,沒有廠牌的問題,呈現的效果端看該裝置對外接螢幕與操控界面 (像鍵盤或滑鼠) 的支援度。一般來說,Android 對此的支援度較高,可是 iOS 在第五版之後也支援了鏡像輸出的功能 (這跟硬體的支援有關,像 iPad 1 就不行),故理論上 Clambook 也可以跟 iOS device 結合,至於鍵盤方面可能還是要倚賴藍芽配對連結。
  2. 少有拆卸磨損問題:之前有一則新聞指出,有消費者買了 Padfone 回家之後,當手機裝到平板底座時,會有螢幕刮傷的情況。基本上,所有需要組合拆卸的裝置,其機構設計都必須非常小心,一沒弄好就會造成磨損的現象,然後就等著被客訴 .... 但是 Clambook 只是用一條線與其他裝置相連,所以這種出包機率會降低很多。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技術層面的東西。Clambook 中的最關鍵部份就是連接線及連接裝置的支援度,由於它尚未販售,所以目前僅能由官網上的資料來猜測。官網中提及 Clambook 支援 MHL 協定,也就是說若連結的裝置支援 MHL 協定,Clambook 就能利用 MHL 連結線將該裝置的螢幕畫面投射出來,而 MHL 訊號的輸入端 (像電視及 Clambook) 其實就是 HDMI,所以 iOS device 利用 Apple Digital AV Adapter 加上 HDMI 線應該也能實現鏡像輸出螢幕的效果。不過,MHL (HDMI) 也只能傳遞影音訊號,鍵盤的控制可能還是要倚靠藍芽連結,這點目前還不清楚。

看到這裡,應該很多人會有 "Deja Vu" 的感覺。沒錯,Motorola Atrix 就是類似的產品,但特別的是,Clambook 也支援當年 Motorola Atrix 專為筆電底座設計的 Webtop 軟體,故內建 Webtop 的 Motorola 手機接上它之後就能享受 Webtop 帶來的 Android 筆電體驗,算是額外的亮點。

5. iPad 紙喇叭 -- iear


這個喇叭是台灣金佶公司的作品,音質好不好我想就不用多計較了,造型相當讚就是了,而且這喇叭組合本身就是一個 iPad case,好攜帶、表面美觀就是它的賣點。

關於 iOS device 的外接喇叭配件,其各式各樣的發明從以前到現在從未停過。Apple 官方是鼓勵用 AirPlay 串流音訊到支援 AirPlay 的喇叭中播放,可是這類揚聲器多半所費不貸,而且體積龐大不易移動,故一些輕巧好攜帶外接喇叭在市場上也很受歡迎。然而,揚聲器畢竟是個電子產品,沒電就不會動,所以也有不少公司發展出不需電力的外接揚聲器,單單靠工藝設計去放大 iOS device 所放出的聲音,像之前介紹過的 Amplifiear 即為一例 (現在已經湊足錢了!),而金佶公司的 iear 也是類似的概念。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 Amplifiear 就是了,因為 iear 看起來有點厚重 .......

===============================

話說 Grab Bag 這個莫名其妙的文章類別以前曾經是科技及社會新聞的幹譙園地阿~不過不知為何最近比較懶得評論那些東西 .... 但也正好,專題文章的確比較受歡迎一些。另外,如果您是本網誌的老讀者,應該能發覺最近幾個月文章數目偏少,原因應該也不難猜出啦 ...... 就是小弟我為了換工作而花了不少時間在跟 104 奮鬥,雖然最近有了一點成果,但還是不太有空 ..... Well,希望能快點結束。

2 則留言:

  1. 其實現在的投影機都有HDMI了,只是不知道為何只會把VGA線拉出來到講台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能是因為投影機常常都是跟筆電連接,而多數人的筆電都沒有 HDMI 輸出吧?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