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談談對 Zealer 的看法及其影響


2014 年 5 月 24 日,Zealer 在北京舉辦了一個盛大的發表會,這場盛會對於 Zealer 團隊來說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而對於一般用戶來說,這是一場難以置信、前無古人的發表會。

2007 年 iPhone 的誕生,帶給這個世界太大的衝擊,我們可以看到 Apple 不僅給用戶一個全新的產品,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人 (在智慧型手機問世之前,手機的普及率其實並不高),甚至創造了很多過去不存在的產業,比如說手機殼及外接電池產業即為如此。至於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的測評雖然不是什麼新貨,但過去大多只是業餘人士隨便寫寫的開箱文,像 MacUKnow 或 Mobile01 這些網站至今仍是這種水準,基本上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甚至連 "見解獨到" 都沾不上邊,更別說有些網誌主是拿錢寫文的;另外一類的評測文是來自國外有名的科技媒體,像 VergeTechCrunch 等等,他們的文章及試用影片都做得不錯,更新也快,但缺點就是不夠全面,每個產品的測試品項都不同,常給我一種 "心血來潮隨便測一測" 的感覺。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產品測評充其量只能稱為 "試玩心得",不說別的,像有名的產品測評人莫博士 Walt Mossberg 亦是如此,而大眾也不在意這個,因為每個產品都不同,當然測試就沒有標準可言。可是,智慧型手機的測評可不能如此,因為手機的功能是高度一致的,像螢幕顯示、拍照效果、續航能力等,這些東西是每一支手機都該注意的要點,故該拿出來一起比較。因此,如果還抱持著 "隨便玩玩" 的心態,這種測評倒不如不做,比如說 Youtube 上很多老外做的 XXX v.s. YYY 影片其實只能讓你練聽力而已,得到的資訊過於零碎等於沒有。

OK,定幾個標準做測試又怎麼樣?做就是了!問題就在於手機是一個標準的 "科技結晶",上面集成太多不同領域的科技產物,所以實際做起來是非常難的,因為很少有人或團隊能完全了解一部手機裏面各部份的門道,這也是所有手機測評都做得不夠好的原因之一,或者說,不同團隊做出來的手機測評都各自會有做不好的地方。而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Zealer 誕生了,從一開始的開箱影片到現在登上舞台開發表會,Zealer 的進步有目共睹,也成為這個行業的神話。


測評 2.0


發表會中,Zealer 的創辦人王自如詳細地解釋了 Zealer 推出測評 2.0 的初衷及歷史背景,有興趣的人可以直接看影片。就我的看法,測評 2.0 的確不等於完美的手機測評,但其差異性的確跟其他同業拉開了差距。目前所有電子產品的測評都是靜態的圖文 (包括跑分的表格) 或動態的影片,就算做得再精緻,也很難與 Zealer 測評 2.0 的網頁工具相比,唯一的缺點可能是資料量太大,用戶反而懶得看了,最後就只看精簡版的影片。要知道智慧型電視 (像 Google 及其他廠商幹的蠢事) 為什麼失敗?因為看影片是最被動最省力的行為,就像看電視,而把這麼多的資訊放在網頁工具上,讓用戶 "主動" 地去查看,用戶接受到的資訊反而會因惰性而變少,不過這算是個人因素啦 ...

另一方面,測評 2.0 的真正意義其實是解決 Zealer 產能不足的缺點,因為製作測評影片非常耗時,如果可以系統性地將影片內容精簡,把大量的測試數據從影片中抽離,如此一來測評影片就可以專注在產品觀點的陳述,而枯燥的數據量測就交給其他的 Zealer 員工,大大分擔了測評影片的內容壓力。若要以王自如所說 "不希望雇用太多人去做影片,因為太多人會稀釋 Zealer 對產品的觀點",目前測評 2.0 的安排或許是最好的,不過其他部分就沒有王自如說的那麼神了,因為數據量化的標準我們並不清楚,而且數據那麼多,看來看去還是很難比出各家手機綜合實力的好壞。

不過,目前已經可見測評 2.0 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再經歷重大的變化 (測評 3.0?!),因為它只是讓公司的首腦專心工作,而沒有做到永續經營的規劃,等到 Zealer 核心團隊出現變革的時候,傳承的工作該何去何從?像 Apple 內部不就有洗腦中心 (笑)?Zealer 雖然小,但也可以作類似的規劃,即使那是多年後才需要擔心的事。


公信力

這部份是 Zealer 近年來最受常到撻伐的地方,也就是 "你這比較的數據到底怎麼算出來的?" 因為 Zealer 不可能公布所有細節,誰知道主觀意識佔了多重?而且很多人就只在意某些部分,對於 Zealer 在一些細節上的扣分感到不解,像三爽那醜到極致的麻子正面板,有些人對那幾個洞根本視而不見,但 Zealer 應該扣了不少分,如此就可能造成一些主觀上的落差。

不過說真的,Zealer 從一開始就在這個部分把自己逼上絕路。各位可以想想看 Zealer 比起其他競爭者來說最大的差異是什麼?就是技術性及實測數據。Zealer 喜歡在影片中講解手機廠商的技術,並提出數據證明,這樣可以增加自身的權威性及內容的可靠度,知名度也從此而來,可是若沒做好,反而會遭到更多高手的質疑。

就我來說,我最常在網路上看到的批評是攝影部分評不好,說沒抓到相機重點啦、比較的樣張曝光度不同啦 ... 我個人是沒啥意見,畢竟我不懂攝影,但我認為一定限度的批評是 OK,可以鞭策他們改進,但過於吹毛求疵就沒意義了,講句不好聽的,這些批評的人是希望 Zealer 能有多專業?他們其實算是業餘人士而已。從我的角度去看,其實螢幕的評測一直沒有好過,有些地方我都不知道他們的結論是哪來的,而我當然可以在網路上針對此點罵他們不專業,但始終沒有這樣做,因為我認為不要太差就及格了,況且反觀現實面,你是在看一個免費的網路影片,別太苛求了。

總的來說,我個人是覺得,有需求的是自己、掏錢去買的也是自己,那決定好壞的當然也該是自己,Zealer 只是提供一些高品質的參考資料,真的相信王自如說的偉大夢想 (確切地告訴用戶哪款手機最好) 才是太天真了。


和競爭者的比較

我很久以前聽過一個笑話:

一個猶太人發現一塊未開發的土地,那裡十分適合人居住,所以他找了他認識的朋友們一起搬過來住,並開了一家餐飲店。幾個月後,那塊地的居民越來越多,而且出現了理髮廳、水果店、雜貨店等等,最後發展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城市。

一個台灣人發現一塊未開發的土地,那裡十分適合人居住,所以他找了他認識的朋友們一起搬過來住,並開了一家餐飲店。後續搬過來的人發現餐飲店生意很好,於是紛紛開了類似的餐飲店,幾個月後因為惡性削價競爭而逐漸倒閉,最後眾人搬離了這塊土地。

上述的笑話並不是在誇獎猶太人 (何況我不確定是不是猶太人,反正是外國人),而是在諷刺台灣人的短視近利,但我認為這種鳥事在對岸更為嚴重。

在 Zealer 出現之後,中國的手機測評團隊如雨後春筍冒出,隨便在 Youtube 或優酷上搜尋就是一大堆,讓我不禁感嘆:"他 X 的,連這都要抄?" 不過 Zealer (Techmessager) 的誕生也是王自如看了國外測評所萌生的點子,所以姑且不吐槽了,只是我很好奇 .... 做測評影片既累又不見得有錢賺,何必抄呢?我實在想不透這一行有什麼油水可撈,除非你拿廠商的錢在辦事。

關於 Zealer 的競爭對手,其實我也沒有全部看過 (誰有這種閒工夫?),但以我有限的資訊,我必須說 Zealer 其實就贏在測評 2.0 的網頁工具以及實測數據而已,影片內容與其他同業相比倒是各有千秋。比如說 "老七" 的影片就明顯比 Zealer 好看,因為他鄉民味很重 (笑),觀點表達簡潔有力;"殺價幫FView" 的評測消費者報告也很不錯,特別是軟體評論部分明顯比 Zealer 好很多,Zealer 評軟體一向評得很差,大道理一堆,但既不仔細又常常弄錯焦點,實在是該檢討;"科技美學" 比較特殊,因為我找不到它的優點,但廣告倒是特別多,有時廣告甚至會中斷影片的播放,實在令人髮指 ..... 諸如此類,各位沒事可以多看幾家,自己體會一下。

對了,與其他競爭者相較,只有 Zealer 有對螢幕做比較深入的分析,這部份不像相機成像佔比較多的主觀因素,牽扯到團隊內的專業人才,我想是 Bob 的功勞吧?(都被訪問過了,大家應該都知道) 但我個人認為 Zealer 對手機最常用的 IPS 螢幕還是了解得不夠深,可惜我實在沒有時間寫 IPS 的專文了。


中國人自己的科技評論


承認吧,亞洲黃種人其實一直被白種人看不起,直到今天還是這樣,只是沒有當面說出來而已。會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點就是技術落後,除了日本可能是個例外,亞洲其他國家都無法否認這個說法。

當我看到 Zealer 的高品質測評影片,再加上 Zealer 宣稱的遠大目標,我非常高興這幫年輕人能有這樣的理想抱負,華人本來就不見得比洋人差,為何要受到先入為主的偏見?在此恭喜 Zealer 團隊現階段的成功,也希望它能讓全世界都聽到華人的聲音 -- 測評,不只是玩票性質的東西。

反觀台灣這攤死水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