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漫畫 -- 爆漫王 (BAKUMAN)
繼紅過半片天的死亡筆記本之後,大場鶇及小畑健再度攜手合作,推出 "爆漫王" 這個作品,坦白說這部漫畫真的是一部很特別的作品 .........
故事的主人翁是兩個立志要成為漫畫家的學生,經過多次的失敗累積經驗,逐步地朝夢想邁進,故事本身還在進行中 [1]。這部漫畫相當有趣,一來是兩位主角是一對原著 + 作畫的搭擋,正好跟大場鶇及小畑健的關係一樣。由於這種熱血奮鬥的故事不宜只有一個主角,孤軍奮戰既孤單,而且後續的劇情鋪陳都較為困難,故選用兩人分工的設定,原因除了像我上述說的 "創作方便" 之外,可能也影射了兩位作者本身。在日本當漫畫家非常辛苦,壓力也很大,兩位作者的創作生涯或許不是一帆風順,正好藉由這個作品反映出自己的人生境遇。另外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小畑健本身是一個畫工很細的漫畫家,而漫畫中負責作畫的是真城最高,其畫風剛好也是偏細工的嚴肅畫風,或許小畑健根本把自己投射到真城身上,故我們可以從真城的毅力,觀察出小畑健本人的個性及處世態度。
其次,就是日本漫畫家出道的寫實過程。從漫畫的編輯部、連載、排名及腰斬等等,把日本漫畫界的殘酷寫實地描繪出來,這可是前所未見。不過有趣的是其中包含一些漫畫界的術語,以及構思漫畫的過程,漫畫的類型這麼多,如何找出自己適合畫什麼 ? 無論是劇情還是畫工,自己的漫畫中有哪些缺點 ? 我要堅持自己想畫的,還是讀者喜歡看的 ? 要迎合哪些類型的讀者 ? 這些事情 (或說是困境) 不只是漫畫家會遇到,所有的創作者跟設計師都是一樣的,如果你想靠自己的作品吃飯的話。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喜歡看記錄片,我認為記錄片可以讓我們充實各個領域的知識,而且藉由訪問一些該領域知名的專業人士,可以從他們的話中,思考那個領域的人到底在想些什麼,並以何種心態面對他們的工作 ? 這非常有趣,有時候他們說的一些話足以讓我們省思,或找出自己思考的盲點。我認為 "爆漫王" 是一部半記錄片的作品,因為它杜撰了幾位主角,並在虛構的故事設定下進行,可是意義上是差不多的,把漫畫界的酸甜苦辣描寫得淋漓盡致。
另外,我認為現今的漫畫已不再像以往的漫畫,那樣地空虛沒有內容,只是打發時間的娛樂小品,現代漫畫儼然發展出自己的文化,跟一般的小說、雜誌及繪本一樣,有它們自己的架構與常規,更是一種藝術。然而,漫畫的表現力絲毫不輸給其他類型的刊物,甚至青出於藍,一部好的漫畫可以將劇情的深度完全表現出來,且又有圖畫的輔助,比起純文字或純圖片的表現力要好上太多太多了。再者,有越來越多的漫畫走上知性的路線,我們讀者甚至可以藉由看漫畫學到不少東西,更別提作者要在漫畫中傳達給讀者的中心思想,那是任何一部合格的漫畫都應該要有的。
看了這麼多日本漫畫,覺得台灣的漫畫水準還是不夠,無論是劇情的深度還是畫工的細膩度,都是大輸,除了像 "摺紙戰士" 等少數幾部有水準的作品,其他的漫畫實在是不太行。我認為不是台灣的漫畫家比較差,而是台灣沒有一個好的環境去訓練作家,作家們只是跑單幫地打游擊戰,沒有互相切磋砥礪。還有,台灣作家沒有找出自己的風格 [2],只是陷在模仿日本漫畫的泥沼中,這樣當然很難有好的結果。
最後,除了希望 "爆漫王" 能繼續連載下去,劇情保持同初期那樣地精彩,也希望台灣漫畫家能從別國的漫畫學到東西,走出自己的風格,讓台灣漫畫成為台灣文化之一。
附註
1. 其實對於還在連載中的漫畫寫這種類似讀後感的文章有點怪,但是我寫這篇文章有別的用意。
2. 比如說,我們隨意打開一本漫畫,立刻就能分辨那是日本漫畫、歐美漫畫或香港漫畫,可是台灣漫畫呢 ? 會被認出來可能是因為畫工太粗糙幼稚,這是你我所不樂見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