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從 iNas 談 iOS 的 App - based 特性


iNas 是一個很有用的 iPhone App (iPad 也可使用),它可以讓 iOS device 變成一個簡易型的 NAS,換句話說就是無線隨身碟。設定方式非常簡單,它會自動抓取所在位置的 IP,帳號跟密碼都可以自己設定 (預設都是 inas),如下圖 :


設定完之後就用 Windows 檔案總管或是 Mac OSX 的 "連接伺服器" 等連結 (或掛載) 網路磁碟的方式,即可直接存取 / 寫入 iNas 的資料夾 (必須要在同一網段的區網中)。這個 App 的可貴之處在於,完全不需要透過 iTunes 就可以運作,除非身處沒有 WiFi 無線網路的地方 (很可惜台灣好像常常是這樣),不然比起那些需要連結電腦、透過 iTunes 裡應用程式的 "檔案共享" 才能使用的隨身碟軟體 (例如 USB Disk for iPad) 來說是方便多了,而且也多了跨平台的優點。

那這個軟體有啥缺點呢 ? 就是使用者不能在 iOS device 的圖型介面中,看到 (或整理) 儲存在它裡面的檔案,更不用說要瀏覽或編輯了,一切只能由電腦端去進行。這一點跟上面提到的 USB Disk for iPad 截然不同,使用者不僅可以完整看到檔案的清單,甚至可以直接瀏覽,不過 App 的體積也比 iNas 大了十倍以上。(20110331 Update : iNas v1.4 新增檔案清單,以後可以直接在 iNas 的圖形介面中看到儲存在內的檔案)

從這個小地方可以看出 iOS 與眾不同之處,我不敢說 iOS 是最好的手機 (移動裝置) 系統,但是它真的是 "最特別" 的手機系統,在強大的限制下隱藏著設計者的巧思,不然為什麼它處處設限,卻依然能獲得大眾的青睞 ?! 若要說原因是 "App Store 的魅力" 或是 "還有不少人 JB (JailBreak)" 是說不通的,因為很多使用者只在 iOS device 中安裝不到五十個 App,很多 App (尤其是遊戲) 裝了玩沒兩下就不再碰了,最常用的還是基本的內建 App;而有 JB 的人數比例根本佔不到總使用者的 1%,況且大多數 JB 的人也不是真的要拿 iPhone 來大改造,頂多是裝個漂亮的 theme 或是輸入法 iAcces 等等 (以前有很大的比例 "只是" 為了裝 MyWi,但是 iOS 4.3 之後就有官方支援了,"自願" JB 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1]),故使用者介面及操作邏輯才是決定性的要素 [2]。

下面我以簡單的示意圖來說明 iOS 跟一般 OS 在檔案架構上的不同之處 :


由上圖可以看出兩者的決定性差異 -- iOS 是以 App 為主,跳脫 "檔案夾" 的概念,跟一般 OS 的架構完全不同 [3]。在 iOS 中,每個 App 自己管理自己的檔案,幾乎不能干涉彼此,而這些檔案就是 iTunes 裡各應用程式的 "檔案共享" 欄中的檔案。唯一的例外就是透過 iTunes 同步的數種檔案類型 (音樂、影片、照片 ..... 等),這些檔案獨立於 App 之外,允許所有 App 取用。

以這篇文章提到的 iNas 為例,雖然它沒有開放 iTunes 內 "檔案共享" 的功能,僅開放網路存取,但是它管理的檔案一樣不能被任何其他的 App 讀取,而它本身不像 USB Disk for iPad 內建文件瀏覽器的功能,故就算能在 iOS device 上直接看到儲存在它裡面的檔案,也無法以任何其他的 App 開啟瀏覽 [4]。由於 App 間彼此不互動的結果,造成同樣的功能不能跨程式共享,USB Disk for iPad 必須自己內建文件瀏覽的功能,所以體積才會比 iNas 大那麼多。(20110508 Update : 這裡的 "不互動" 容易造成誤解,意思是指 App 不能 "主動" 存取其他 App 管理的檔案,但 "被動" 地存取就可以,也就是若 App "主動" 地將它管理的檔案丟給其他 App 讀取,是沒有問題的)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 Tap-Translate,這個 App 內建網路瀏覽器,讓使用者在瀏覽網路時隨點翻譯。其實這沒什麼,但是它標榜的 "讓 Safari 達成隨點翻譯" 就很不得了了,因為這是兩個 App 的連動。結果一看,原來是將某語法加入書籤 (我猜是 Javascript 之類的東西),瀏覽網頁時載入該書籤而產生隨點翻譯的效果,算是繞過官方限制的聰明手段。隨點翻譯的需求一直都很大,不只是網路瀏覽,Apple 只將字典功能附於 iBooks 中,並非通用於整個系統。但由於 iOS 強大的限制,第三方 App 想做也沒辦法做,或者說做了也沒用,在不 JB 的情況下,只能等官方慢慢開放。目前能夠跨 App 運作的程式都是 iOS 背景程式,例如輸入法、剪貼簿或文字放大鏡等,它們不僅要能支援多工,更能與其他 App 連動,Apple 官方現階段還不允許第三方 App 做這種事,這也算是 iOS 未來改進的目標之一吧 (有些人為了小小的 iAcces 而 JB,就是因為輸入法軟體的性質特殊,而免 JB 的應急方案 iAcces Clipboard 實在是做不了什麼事 ....)。

那麼,為何要有這樣的限制 ? 有什麼好處呢 ? 好處就在於 -- 簡化 !! 我個人認為的原因是 :
  1. 使用者不用在樹狀結構的目錄下找檔案,執行 App 後就可以讀取專屬於該 App 的檔案。故不論 App 運作的效能好不好,操作步驟就是比較少,而且使用者不用煩惱 App 跟檔案間的配對關係,因為該 App 不能開的檔案根本不會在那 App 的介面中讓你看見。 
  2. 系統提供最泛用的數種檔案給所有 App 共用 (用 iTunes 同步的那些),保持一定程度的檔案共享自由度。
  3. App 間不互相干擾可使得各 App 保持該開發者設定的原始狀態,不會被其他設計不良的 App 所破壞,如此一來可確保 App 的穩定 (App 當掉不能拖到別人身上,開發者無法推卸責任 ..... XD)。 
  4. 當要刪除 App 時,可一次刪除 App 及其專屬的檔案,不會留下一堆 "檔案孤兒" (因為沒有 App 可以使用它們)。雖然這也會讓檔案的使用過於封閉,但是可以省下整理檔案的麻煩 -- 要整理就只能在該 App 中整理,使用該 App 提供的整理介面,不然就統一放在官方設定的共享檔案區 (音樂、照片、影片 ..... 等等)。
有使用過 Android 手機的人一定有感覺到它的複雜。首先,像電腦一樣有個桌面是沒關係,從桌面向左滑及向右滑居然有不一樣的功能 .... 而且不管是哪個廠商,都把 App 的圖示做得超小的,是覺得螢幕很大所以沒差嗎 ? 這樣非常容易使人誤觸 (甚至還有 App 是用來增加桌面捷徑的 .... @#$%),最後,使用 SD 記憶卡管理檔案,使用者必須進入記憶卡的樹狀目錄中翻找檔案 ..... 如此地把手機 (移動裝置) 系統當作一般電腦系統來設計,操作步驟冗長,加上硬體廠商們各懷鬼胎,除了續航力不佳之外,使用者體驗當然不好 [5]。

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iOS 的確限制了過多的東西,但那是因為 Apple 的目標客群是 "不想花太多時間研究 iOS 的人",他們只要打開 iOS device,點選 App 來使用 (儘管這個 App 可能是打電話或是拍照,總之做任何事都是同一種動作),這樣就夠了,步驟越簡單 (越低能 ...) 越好,不要像 Android 設計得很複雜,功能五花八門,介面又半像 iOS,整個就像山寨貨 [6]。

網路上很多人說 iOS device 只是仗著 Apple 的品牌光環,什麼都不方便做,是買來炫耀的。其實這些人大多沒有實際使用過 iOS device,就算買了也是成天只想 JB 或 Root [7]。很抱歉,iOS device 不是設計給你們這些 geek 玩的 (當然,geek 也可以玩得很開心,不然 JB 套件怎麼出來的 ? :P),大家都很忙,沒有那麼多時間,也對這個沒有興趣,為什麼 iOS device 會紅 ? 使用者的年齡分佈最廣 ? 不只是因為那顆 Apple logo,它的使用者介面設計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8]。


附註
1. 我之所以點出 "自願" 兩字,是因為有很多人根本不瞭解 iOS 在幹嘛 (其實常常是不想瞭解),糊裡糊塗地就聽信他人的話去搞 JB 了,甚至還花錢請別人幫忙 JB,結果用到的功能根本不需要 JB。別笑,這種人很多。
2. 好啦,你要說 Apple 就是潮,很多人為了潮所以買 iOS device,這我也不能反駁你 ....
3. 當然 iOS 底層還是 Mac OSX,可是在圖型介面上把不希望使用者看到的東西隱藏得更多了,呈現出完全不同於 Mac OSX 的使用體驗。
4. 所以看不到也沒差是吧 .... =  =  但還是希望下一版能列出個清單讓使用者看裡面的檔案,不能瀏覽文件內容也沒關係。
5. 瞧瞧那 "精心設計" 的 Google TV,Google 的目標應該就是 "哪裡都有電腦" ... 完全無誤 !!
6. 相對於 Android,我還比較欣賞 Windows Phone 7,至少它走出了自己的路,且大幅簡化了操作方式 (只是介面我還是不習慣,有點太花了 ~"~)。
7. "Root" 就是 Android 版的 JB,我很好奇這詞是誰創的,root 是啥我想有點 Unix 系統概念的人都知道,但用它來當動詞也太怪了吧 ?! 雖然 "JB" 也沒有好到哪去 ......
8.  其實 "使用者介面設計" 這個主題出幾本書都講不完,除了技術層面之外,還牽扯到心理學的範疇,在未來的日子裡,iOS 不見得能繼續稱霸,可是就以其他廠商不願開發只願當 follower 的心態,我看它還是能繼續威下去 .......

2 則留言:

  1. 很喜歡大大的文章,條理分明又有深度,但千萬別犯了Apple用家的最大通病-自視非凡,iOS、Android各有強項,各有優缺點,設計理念也不同,是兩個截然不同的OS,Android也不是一無是處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的確是如此,但當初寫這篇文章時,Android 還在 2.x 版,那時候是真的很糟糕,各家廠商幾乎是在亂搞。

      為了不讓開放變成混亂,Google 在 Android 4.0 之後制定了很多規範,不僅簡化使用介面的邏輯,整個作業系統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框架,真要說的話,Android 在 4.0 之前根本沒有什麼討論性。

      不管如何,謝謝你的建議。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