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as 是一個很有用的 iPhone App (iPad 也可使用),它可以讓 iOS device 變成一個簡易型的 NAS,換句話說就是無線隨身碟。設定方式非常簡單,它會自動抓取所在位置的 IP,帳號跟密碼都可以自己設定 (預設都是 inas),如下圖 :
設定完之後就用 Windows 檔案總管或是 Mac OSX 的 "連接伺服器" 等連結 (或掛載) 網路磁碟的方式,即可直接存取 / 寫入 iNas 的資料夾 (必須要在同一網段的區網中)。這個 App 的可貴之處在於,完全不需要透過 iTunes 就可以運作,除非身處沒有 WiFi 無線網路的地方 (很可惜台灣好像常常是這樣),不然比起那些需要連結電腦、透過 iTunes 裡應用程式的 "檔案共享" 才能使用的隨身碟軟體 (例如 USB Disk for iPad) 來說是方便多了,而且也多了跨平台的優點。
那這個軟體有啥缺點呢 ? 就是
從這個小地方可以看出 iOS 與眾不同之處,我不敢說 iOS 是最好的手機 (移動裝置) 系統,但是它真的是 "最特別" 的手機系統,在強大的限制下隱藏著設計者的巧思,不然為什麼它處處設限,卻依然能獲得大眾的青睞 ?! 若要說原因是 "App Store 的魅力" 或是 "還有不少人 JB (JailBreak)" 是說不通的,因為很多使用者只在 iOS device 中安裝不到五十個 App,很多 App (尤其是遊戲) 裝了玩沒兩下就不再碰了,最常用的還是基本的內建 App;而有 JB 的人數比例根本佔不到總使用者的 1%,況且大多數 JB 的人也不是真的要拿 iPhone 來大改造,頂多是裝個漂亮的 theme 或是輸入法 iAcces 等等 (以前有很大的比例 "只是" 為了裝 MyWi,但是 iOS 4.3 之後就有官方支援了,"自願" JB 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1]),故使用者介面及操作邏輯才是決定性的要素 [2]。
下面我以簡單的示意圖來說明 iOS 跟一般 OS 在檔案架構上的不同之處 :
由上圖可以看出兩者的決定性差異 -- iOS 是以 App 為主,跳脫 "檔案夾" 的概念,跟一般 OS 的架構完全不同 [3]。在 iOS 中,每個 App 自己管理自己的檔案,幾乎不能干涉彼此,而這些檔案就是 iTunes 裡各應用程式的 "檔案共享" 欄中的檔案。唯一的例外就是透過 iTunes 同步的數種檔案類型 (音樂、影片、照片 ..... 等),這些檔案獨立於 App 之外,允許所有 App 取用。
以這篇文章提到的 iNas 為例,雖然它沒有開放 iTunes 內 "檔案共享" 的功能,僅開放網路存取,但是它管理的檔案一樣不能被任何其他的 App 讀取,而它本身不像 USB Disk for iPad 內建文件瀏覽器的功能,故就算能在 iOS device 上直接看到儲存在它裡面的檔案,也無法以任何其他的 App 開啟瀏覽 [4]。由於 App 間彼此不互動的結果,造成同樣的功能不能跨程式共享,USB Disk for iPad 必須自己內建文件瀏覽的功能,所以體積才會比 iNas 大那麼多。(20110508 Update : 這裡的 "不互動" 容易造成誤解,意思是指 App 不能 "主動" 存取其他 App 管理的檔案,但 "被動" 地存取就可以,也就是若 App "主動" 地將它管理的檔案丟給其他 App 讀取,是沒有問題的)
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 Tap-Translate,這個 App 內建網路瀏覽器,讓使用者在瀏覽網路時隨點翻譯。其實這沒什麼,但是它標榜的 "讓 Safari 達成隨點翻譯" 就很不得了了,因為這是兩個 App 的連動。結果一看,原來是將某語法加入書籤 (我猜是 Javascript 之類的東西),瀏覽網頁時載入該書籤而產生隨點翻譯的效果,算是繞過官方限制的聰明手段。隨點翻譯的需求一直都很大,不只是網路瀏覽,Apple 只將字典功能附於 iBooks 中,並非通用於整個系統。但由於 iOS 強大的限制,第三方 App 想做也沒辦法做,或者說做了也沒用,在不 JB 的情況下,只能等官方慢慢開放。目前能夠跨 App 運作的程式都是 iOS 背景程式,例如輸入法、剪貼簿或文字放大鏡等,它們不僅要能支援多工,更能與其他 App 連動,Apple 官方現階段還不允許第三方 App 做這種事,這也算是 iOS 未來改進的目標之一吧 (有些人為了小小的 iAcces 而 JB,就是因為輸入法軟體的性質特殊,而免 JB 的應急方案 iAcces Clipboard 實在是做不了什麼事 ....)。
那麼,為何要有這樣的限制 ? 有什麼好處呢 ? 好處就在於 -- 簡化 !! 我個人認為的原因是 :
- 使用者不用在樹狀結構的目錄下找檔案,執行 App 後就可以讀取專屬於該 App 的檔案。故不論 App 運作的效能好不好,操作步驟就是比較少,而且使用者不用煩惱 App 跟檔案間的配對關係,因為該 App 不能開的檔案根本不會在那 App 的介面中讓你看見。
- 系統提供最泛用的數種檔案給所有 App 共用 (用 iTunes 同步的那些),保持一定程度的檔案共享自由度。
- App 間不互相干擾可使得各 App 保持該開發者設定的原始狀態,不會被其他設計不良的 App 所破壞,如此一來可確保 App 的穩定 (App 當掉不能拖到別人身上,開發者無法推卸責任 ..... XD)。
- 當要刪除 App 時,可一次刪除 App 及其專屬的檔案,不會留下一堆 "檔案孤兒" (因為沒有 App 可以使用它們)。雖然這也會讓檔案的使用過於封閉,但是可以省下整理檔案的麻煩 -- 要整理就只能在該 App 中整理,使用該 App 提供的整理介面,不然就統一放在官方設定的共享檔案區 (音樂、照片、影片 ..... 等等)。
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iOS 的確限制了過多的東西,但那是因為 Apple 的目標客群是 "不想花太多時間研究 iOS 的人",他們只要打開 iOS device,點選 App 來使用 (儘管這個 App 可能是打電話或是拍照,總之做任何事都是同一種動作),這樣就夠了,步驟越簡單 (越低能 ...) 越好,不要像 Android 設計得很複雜,功能五花八門,介面又半像 iOS,整個就像山寨貨 [6]。
網路上很多人說 iOS device 只是仗著 Apple 的品牌光環,什麼都不方便做,是買來炫耀的。其實這些人大多沒有實際使用過 iOS device,就算買了也是成天只想 JB 或 Root [7]。很抱歉,iOS device 不是設計給你們這些 geek 玩的 (當然,geek 也可以玩得很開心,不然 JB 套件怎麼出來的 ? :P),大家都很忙,沒有那麼多時間,也對這個沒有興趣,為什麼 iOS device 會紅 ? 使用者的年齡分佈最廣 ? 不只是因為那顆 Apple logo,它的使用者介面設計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8]。
附註
1. 我之所以點出 "自願" 兩字,是因為有很多人根本不瞭解 iOS 在幹嘛 (其實常常是不想瞭解),糊裡糊塗地就聽信他人的話去搞 JB 了,甚至還花錢請別人幫忙 JB,結果用到的功能根本不需要 JB。別笑,這種人很多。
2. 好啦,你要說 Apple 就是潮,很多人為了潮所以買 iOS device,這我也不能反駁你 ....
3. 當然 iOS 底層還是 Mac OSX,可是在圖型介面上把不希望使用者看到的東西隱藏得更多了,呈現出完全不同於 Mac OSX 的使用體驗。
4. 所以看不到也沒差是吧 .... = = 但還是希望下一版能列出個清單讓使用者看裡面的檔案,不能瀏覽文件內容也沒關係。
5. 瞧瞧那 "精心設計" 的 Google TV,Google 的目標應該就是 "哪裡都有電腦" ... 完全無誤 !!
6. 相對於 Android,我還比較欣賞 Windows Phone 7,至少它走出了自己的路,且大幅簡化了操作方式 (只是介面我還是不習慣,有點太花了 ~"~)。
7. "Root" 就是 Android 版的 JB,我很好奇這詞是誰創的,root 是啥我想有點 Unix 系統概念的人都知道,但用它來當動詞也太怪了吧 ?! 雖然 "JB" 也沒有好到哪去 ......
8. 其實 "使用者介面設計" 這個主題出幾本書都講不完,除了技術層面之外,還牽扯到心理學的範疇,在未來的日子裡,iOS 不見得能繼續稱霸,可是就以其他廠商不願開發只願當 follower 的心態,我看它還是能繼續威下去 .......
很喜歡大大的文章,條理分明又有深度,但千萬別犯了Apple用家的最大通病-自視非凡,iOS、Android各有強項,各有優缺點,設計理念也不同,是兩個截然不同的OS,Android也不是一無是處的。
回覆刪除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的確是如此,但當初寫這篇文章時,Android 還在 2.x 版,那時候是真的很糟糕,各家廠商幾乎是在亂搞。
刪除為了不讓開放變成混亂,Google 在 Android 4.0 之後制定了很多規範,不僅簡化使用介面的邏輯,整個作業系統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框架,真要說的話,Android 在 4.0 之前根本沒有什麼討論性。
不管如何,謝謝你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