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創業者與創新的思維


上禮拜天我應朋友之邀 (其實那朋友也是應她朋友之邀 .... =  =) 去參加了 YEF 的 2011 成果發表會,其實基本上也不能算是 "參加" 啦,以英文 "participate" 這個字來說,要跟他們一起分享或一起表演才算 "參加",而我只是單純當個聽眾而已,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 YEF 是什麼,結果這場發表會真是嚇死我了。

YEF 是什麼呢 ? 它是 "國際創業領袖計劃" 的簡稱 (官網在此,官方網誌在此,只是網誌已經兩年沒更新了),我不知道是不是縮寫,總之大家都這樣稱呼它。基本上就是一個培訓年輕學子的計劃,很多單位都有辦類似的活動,大多是由某個基金會贊助,然後讓大學生們來報名參加,如果表現優異就有一些好康,比如說送你出國交流或是補助你創業資金之類的。我個人覺得這種計劃相當好,如果是跟我很熟的人,一定知道我非常後悔我大學生活的空虛 (或許這篇文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除了參加一個社團之外,其餘時間就是念書,而碩班的時候更是誇張,生活就跟教室及實驗室脫不了關係。所以,等到我畢業之後,回到台北參加了一些活動,才知道什麼叫作真正的大學生活,之前我一直認為只有歐美國家的學生才有那些機會。

不過,縱使非常嚮往,但時光不能倒轉,我這輩子是沒辦法參加了 (未來我兒子若要去清交念書,我一定掐死他),所以之前也沒有深入地去調查那些創投活動到底在幹什麼,不過這次聽完了 YEF 的成果展,著實讓我對這類活動的嚮往度向下修正了不少。活動一開始,先由時代基金會的董事長林百里來致個詞 ....


這段發言實在讓人蛋疼 (不好意思阿,老濕看太多 XD)。林爺爺,你到底在說什麼 ? 這絕對不是因為發音問題 (林百里是香港人),而是他講了落落長且不太通順的一段話,根本沒有重點,基本上這段發言可以濃縮成一句話 -- "創新很重要",No content, no point,請問還有別的嗎 ?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畢竟廣達是間代工廠,本來就不是靠創新在吃飯,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也不足為奇啦 [1] ....

接下來就是一些學員 (嚴格說起來應該稱他們為 "代表",因為是最後選出來送出國的菁英) 分批上台做簡報且講述他們在國外做了什麼事。這幾段簡報應該是整場發表會的精華,先不提大家都想表現,背後 .... 嗯嗯 ....,我們還是來看看簡報的內容。首先簡報裡有好幾段學員自己錄製的影片,內容姑且不提,但整部影片給我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


"他喵的這不就是莒光園地嗎 ?!" 裡面人講著字正腔圓的標準國語,說著設計對白,拼命地講 YEF 的好話及他們有多辛苦 ..... #$%* .... 沒想到回到陽間了還可以看到這種洗腦影片。說實在話,這場成果發表會本來就是洗腦大會,很多橋段實在是非常地無聊,但拍手的聲音還是不絕於耳,若是在陰間我就懷疑有安排拍手公差,不過那天是在陽間,我只能猜測會場內幾乎都是他們自己的人,只是那些人要馬是沒被選上代表,不然就是學員們的親友團。

整場發表會有好幾段簡報,雖然坐得屁股很痛,但我還是把它聽完了。簡報內容就是他們在外國名校的生活,包含拜訪一些 "大師" 級的人物。由於 YEF 的宗旨是在培育創業人才,所以出了國一定會學一些科技上的新技術,畢竟你想創業絕不可能只用文史的東西,想純粹搞金融操作也不可能,於是我就在簡報裡看到一些讓我哭笑不得的東西,舉幾項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來說好了 :

1. 無線供電
不知道各位對 "無線供電" 的技術有沒有印象 ? 這部分的分享者說她們去了某學校的某間實驗室 (是實驗室嗎 ? 反正是間房間就是了),裡面的 "大師" 跟她們說那間房間的牆壁及地板都佈滿了線圈,所以在這房間裡的裝置都不用插電,直接由線圈無線供電即可。

聽起來很神奇,對吧 ? 才不,這玩意已經出來多少年了,根本不是什麼新東西,甚至無線充電器的早就商品化了,瞧瞧這篇文章,有沒有想過你的 iPhone 早就可以用無線充電器來充電了 ? 真要說有什麼特殊的,頂多是那位大師開發的技術較為進步,無線供電的距離可以比較長而已,可是這些關鍵點演講者都沒提到,讓我感覺她根本不知道過去就存在這項技術


還有我想問問那位大師,你這房間也太瞎了吧,誰敢住在這種地方 ? 家裡附近有座電塔就可以讓一般民眾舉牌抗議了,更何況是家裡遍布小發射器 ?! 這根本是沒有實質意義的發明,如果要精簡成數個特定地區當供電站,又不能證明它的效果會比以往的產品好,畢竟一次改變兩個以上的變因是沒有比較意義的。

2. 語音辨識
光是這個標題,我想很多人都會笑出來。當時的分享者以兩小段影片做為開頭,其中之一是某老外開車時手握方向盤,電話響了就手忙腳亂;另一段影片是描述雪地中的人要接電話,但手都凍僵了,還要脫下手套觸摸螢幕就顯得相當痛苦。先說第一部影片,孩子,有聽過什麼是 Siri 嗎 ?


這種問題早就解決了阿 !!! 再看下一段影片,首先,"為何要脫下手套才能操作觸控螢幕 ?",知道原因的人會說 "因為那是電容式觸控螢幕阿 ~~ 所以帶著手套不能操作"。那麼,有聽過電容式觸控專用的手套嗎 ?

EVOLG Golve - It works!

好,回到語音科技的主題,分享者就提到某家公司開發此項技術,而且不只是 "語音辨識" 喔 ~ 還能理解你說的話,變成真正的 "個人助理" ....... 會不會太誇張,連人家 Apple 發表會的台詞也要抄來用 ?


我忘記她們提的公司是哪一家,只是最近 Siri 這麼紅,把這種東西講成新技術似乎不太妥當,就算 Siri 是在 iPhone 4S 推出後才變得火紅,但 Siri 這個超強的技術早就在 App store 上架,是一個獨立的 App。若真要說那家公司所開發的語音辨識技術有何優勢,頂多就是 "跨平台" 而已,因為 Siri 目前只能給 iPhone 4S 用,軟硬體的限制很多;而該公司的技術 "可能" 推廣到多種裝置及作業系統 [2]。可是這種最關鍵的地方演講者也沒提到,對 Siri 的存在更是輕描淡寫 "雖然 iPhone 已經推出類似的功能,可是 ....@#$% ...." 而那個 "可是" 根本沒有帶出什麼內容,我心裡想,妳都不去了解妳家產品與他人的差異性,這樣創業怎麼會成功 ?

3. M$ 及 RIM
這也是讓我很傻眼的地方,整場演講提到不只一次 M$ 及 RIM,好像它們是妳們學習的對象 ... 可是妳們幹嘛找跟創新最沒有關係的兩家公司來當表率 ?!! M$ 本來就是抄襲起家,而 RIM 近年來根本就是毫無作為,Blackberry 都快玩完了,妳們還把它們當作了不起的角色 ?!! 更好笑的是,前些日子這兩家公司還都拍了一部未來的幻想影片,M$ 的那部我在之前的文章提過,RIM 的如下 :


總之這兩家公司不約而同地丟出一些癡心妄想,然後等著其他公司 (像 Apple 或 Google) 幫它們實現,而妳們還把這兩個膿包當榜樣 ?! 其中 RIM 的影片比 M$ 的更搞笑,它家最自豪的實體鍵盤在影片中完全沒出現,我若不看標題還真以為那是未來的 iPhone。

4. 絕口不提 Apple
這一點是我最納悶的一點,她們的投影片是用 Keynote 做的,開場前的幻燈片秀也是用 iPhoto 做的 (很抱歉,那是內建的樣板,隨便看一眼就知道了),而簡報中的人都是用 Apple 筆電,但是整場發表會完全沒提到 "Apple" 這個英文單字,包括在講語音辨識技術的那一段也只提到一次 (真的是一次) "iPhone" 而已,連 Siri 也沒提到。連 M$ 跟 RIM 這兩家爛貨都可以拿出來膜拜了,完全沒提到 Apple 實在非常奇怪,故我懷疑是被下了封口令 (比如說林爺爺或是哪位高層的命令 ....),嘖嘖 ......

=======================

總而言之 ...... 光是看這種成果展,若我是學員的家長,實在會越看越擔心。加上她們訓練的方式 .......... 基本上就是不斷組隊,挑戰 deadline 的極限,去進行創新提案的比賽,最後再經由英文口試,然後選為代表出國交流。立意上是非常好的,若我還年輕也不排除去報名參加 (能不能被選上就再說了 .... orz),可是現在進入職場了,也看了一些東西,讓我有些話想說 :
  1. 創業需要創新的思維,這點無庸置疑,但是創新的思維跟實作有意想不到的差距,妳們在進行創意提案之類的競賽時,是否真的有實作出一些什麼有用的東西 ? 若沒有,很抱歉那可能幾乎都是嘴砲。我的公司也常舉辦創意競賽,可是都不是 RD 部門參加。為何 ? 套句我同事的話 "舉辦那種競賽就是把錢丟到水溝裡" 因為很多東西是有實行上的困難,搞不好老早就有人在做,只是一直做不出來 (或是已經做出來了,只是你不知道),那你提這種案子有什麼用 ? 除非你可以做出一個原型 (prototype) 讓大家評估。
  2. 還記得 Steve Jobs 說的 "光有技術是不夠的,科技必須加上人文" (如下圖) 嗎 ? 可是,沒有技術為底,講什麼都是空談 !! 我曾經說過,目前我在工作上沒有什麼創新的想法,原因就是我的技術不足,所以想不出什麼新東西 (其實也不是沒有,只是後來發現老早就有人在做,只是做不出來);至於程式開發方面,我有好多程式想寫,可是我的 coding 能力太差,所以寫不出來。講白一點,沒技術就別胡思亂想 !! Apple 之所以推崇 "科技結合人文" 是因為它們的技術層面已經強到爆炸了。看那些演講者的簡報,我覺得距離創業還是太遠,頂多是英文很好,我想問問那些在大二大三時參加 YEF 的學員,你覺得你的專業知識夠嗎 ? 那兩年可是大學時代提升專業知識的精華時段喔 ! [3]
  1. 我想 "創新" 就是要突破,當你接受前輩的教導,你要有 "我該怎麼超越他" 的想法,而不是只想著 "他很強,他的方法學起來準沒錯"。很不幸地,這相悖於台灣職場的惡質文化 -- "老闆只要聽話的員工",可是你想創業就別無選擇,不然只能當 follower,要當這種人何必浪費時間去參加 YEF 這類活動 ? 坦白說,那些 "業師" 或是外國的 "大師" 一定都比你們聰明嗎 ? 我看不見得,很多大老闆的腦袋根本轉不過來,你還照著他的話做 ?
最後,我以 Steve Jobs 於 1994 年接受訪問的影片來做為這篇文章的總結。



附註
1. 雖然說代工也是需要技術研發的,但跟這個活動所推崇的 "創新" 方式根本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2. 只是 "可能" 喔,背後遠端伺服器及資料庫的維護可不是那麼容易,除非有像 Google 這類大頭扛下來,不然很難頂得住。但重點來了 ....... 大家都想賺錢,Google 可沒你們想的那麼佛心,其他公司也是一樣。
3. 其實我注意到相當有趣的一點,他們 YEF 裡成功創業的校友,幾乎每個人的事業都是結合某軟體或網路服務,所以一些不相干科系的人 ..... 嗯嗯 .... 加油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